松江是艺术大师程十发的故乡,也是具有丰厚历史底蕴充满人文情怀的文化之邦。我们马年迎春之际邀请了毛国伦、毛冬华、孙小清祖孙三代绘画作品在松江程十发艺术馆展出。
春节,我国百姓心目中分量最重的传统佳节,庆喜、相聚、问候、拜年、送礼……,洋洋喜气。这春节画展选择家庭式三代画展,让艺术更富予人情味。程十发艺术馆作为公共文化展示平台,让大家共享艺术乐趣,春节画展也作为送给广大市民的一个文化厚礼。本次活动起因,说来非常有趣,去年金秋,看到一位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引起我和朋友们的惊讶,这位可爱的小朋友脖子上还围着红领巾,大大的眼睛,一脸的稚气和聪明相,与大多数独生小朋友一样,脸上洋溢着被大家庭关爱的那种幸福,她就是毛国伦先生的外孙女,孙小清。小孩有一个特点,能与“陌生人”说话,交流自如,很有思想。给人第一印象大方能干,她有超越她那个年龄段的“老练”,是班干部的料。翻开她的小画册《十岁》,一幅幅十分精彩的线描写生真让大人们跌落眼镜:不管是人物、动物、静物、风景,画得如此生动。线条游弋,无拘无束,天真自然,充满童趣。高低起伏,还显露出理性的思考,起笔收笔结构到位,既有少年内心的丰富想象,又有变形与夸张的特征把握,画面组织竟有很好的空间感。线条不仅组织的疏密有致,走得进,回得出,比如那双大皮鞋,画得极好。她给外婆和妈妈写生竟惟妙惟肖。这些充满趣味的线条和造型的把握,我们无法完全揣摩到她的认知世界,但从她的图画中会感悟出她的童心世界想象如此丰富多彩,心田已开启了艺术萌芽,沐浴着雨露阳光。她是幸福的。
毛国伦先生,著名人物画家,程十发弟子,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生供职于上海中国画院。2010年受聘担任程十发艺术馆馆长,继续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做贡献。他还有许多与中国画相关社会兼职,这一切对于毛国伦老师并不重要,他更注重的是做事的正道和做人的正派。松江的同道甚至松江的百姓对画家毛国伦并不陌生,毛老师对松江也是有着第二故乡的特别感情。他年轻时为画画就常来往于松江,汲取艺术创作灵感,他的代表作品《游春园》、《欢乐歌》就来源于松江农村生活所见所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毛老师常来松江体验生活,也很艰苦,借宿于小小的松江旅社,每夜宿费好像不到1元钱,白天就餐还得到附近找家单位食堂搭伙,晚上在文化馆(当时文化馆在醉白池内)点着蚊香临摹夏圭、马远的作品,此情景仿佛就在昨天。那时,人似乎都很“闲静”,做一件事都很认真沉得下去,专心致知,没有杂念。没有手机电视,没有那么多的书报杂志也没有消费的概念和消费的资源,更没有众多世俗的人际关系。毛老师至今还是那么纯粹,那么勤勉,我们与毛老师可以说老朋友,在艺术上他是师长辈,大家很敬重这位常来松江画画体验生活的年轻画家。在我们感觉中,毛老师永远那么年轻。毛老师对松江美术创作也很关心和支持,松江一批喜欢画画的小青年当时常能得毛老师的指点,我也是其中之一。
毛老师创作很勤奋,大家都很喜欢他的中国画。他的《老子行吟图》、《三人行》、《打马球》我们都很熟悉。毛老师的艺术创作历来注重生活体验,毛老师的笔墨线条既内蕴着程十发先生的师生影响,但也不完全是照搬照仿。程先生也并不希望他成为第二个程十发,毛老师心知肚明,艺术要有自己的个性和天赋,一生追求艺术真谛,与众不同,雅俗共赏,老百姓喜欢,行家认可。作品到达这种境地就是一种高境界、高品位。人物画家有人物画特有的制高点,他的人物画特别关注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形与神的结合。三分画画,七分读书,托物寄情,功夫在画外。在传统与创新之中坚持着守护与突破。毛国伦先生成为当代海派人物画家中的杰出代表。
毛冬华老师,毕业于科班,自小深受父亲和名家大师的指点,起位即高,加上她艺术禀性,天赋聪颖,不怕劳苦,勤奋好学,造就她成为上海当代年轻中国画家中的佼佼者。纵观当代中国画创作现象,现在的年轻画家真有不少在思考着中国画的创新和变革,也许更多的勇创者会借助某些国外现代艺术观念和绘画语言,从理论上、实践上来改变传统的中国画,然而,其中不少勇敢者模糊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高境界一笔墨的写意精神。而冬华老师她驾驽艺术之舟万变不离其宗,思辨清明,始终没有游离出中国毛笔的运笔特性,给笔墨赋予灵性。运笔的巧妙,纸性墨韵的把握,在她全部作品中占据很大的分量。她的作品不仅见功夫(广度)而且见功力(深度)。中国画中最难的是让线条见功力,线条的功力美需长期积累,厚积才能薄发,中国历史上绘画大师均如此。我们品读过她的作品“多云转晴”,整个画面话语体系呈现了现代画家的艺术精神,追寻画家的更深层审美正是毛冬华对传统笔线的一种成功转换而并非抛弃,表现的对象是“换了人间”,传统高古的线条精神始终忽隐忽现。这一切必然具有极为严格的功力训练才能修成正果,清清的淡墨,有着丰富层次感,线与线的巧妙切割和相联,透视的破坏和重构,设计出新的绘画语境,这已大大超越古人的用心而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追求。毛冬华老师的创意新作获得很大成功,并受到业内行家的关注,被中国最高美术专业刊物《美术》杂志2009年第12期作为封面刊登,奠定了她的艺术追求被专业圈的认定。然而,这样一位才女,为人与他父亲一样,非常谦和低调,没有丝毫大都市优越女性的矫情,她不仅在上海大学美院附中身兼领导职务,行政的管理会让她“浪费”不少时间与精力,无怨无悔或许她正年轻,德才兼备让她正确摆正位子,事事也许谈不上游刃有余,却能和而待之,顺理成章,成绩不小。她又是一位年轻的敢担当的好母亲,尽负着“相夫教子”的天职,一切均让她兼顾得有条不紊,各有千秋,实为不易。可见她是一位现代版江南才女,在三代画家(让我们也将孙小清称为画家)中她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相信小清的画画将来也能青出于蓝,同样相信毛国伦老师也受着年轻一代画风的影响,画风更年轻,互补营养,同勉共进。
春节来临,由于有了这个特殊意义的“三代”画展,丹青有情,使今年的春天更为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