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子才先生受吴湖帆先生打通南北宗的学画要义影响,从临摹古画入手,由明四家而上追至唐宋元诸家,以文人清雅笔墨临写唐宋青绿设色山水,逐渐探索出一种将传统青绿、金碧与没骨技法融会贯通的金碧山水技法,这使得其民国时期画作,突显出一种清刚秀雅的气息。
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一些新气象,吴昌硕的金石刚劲、黄宾虹的苍厚浓密、潘天寿的沉雄静穆,傅抱石的磅礴纵横等,逐渐成为这个时代世道人心的主流审美意识,这一选择在给予世人以精神激励的同时,也使中国山水画得以重新振作起来,向着提振人心的大气磅礴方向发展,从而开启了一个大气、宽博、自信的山水画发展新时代。
建国后的新时代,带来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新的创作命题,也带来了建构新时代山水画语言体系的新要求。1956年俞子才先生成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专职画师。先生与众多从民国时期走过来的山水画家一样,也加入了创造新时代山水画的行列,并且是海上画坛积极投入写生的重要一员。他以梅景书屋师门深厚的临古传统为根基,深入生活,直面现实,遍迹山河新貌,饱游饫看,对景写生,画风为之一变。其这一时期的画作,多用积墨法写真山真水,使得画面逐渐由清润而变为苍厚,既增加了画面深醇的生活气息,又突显了清刚的文人情怀。
俞子才先生是一位善于因材施教的山水画教育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在上海中国画院及上海美专(即现在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过程中,留下了众多课徒稿、写生稿和临摹稿,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了多种山水画技法教学著作,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技法普及教育层面上,对宋元画风的复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俞子才先生与程十发先生是上海中国画院的同事,程十发先生早年所学也是山水画,因而两位前辈有着众多的共同话题并结下了深厚的书画友谊,今年适逢俞子才先生诞辰100周年,程十发艺术馆为其举办展览,一方面是对俞子才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传承创新的敬仰,一方面是对俞子才先生和程十发先生书画友谊的再续。